首页 arrow 特色栏目 arrow 旅行游记 arrow 加拿大东部 East Canada arrow 蒙特利尔游记攻略   加西网: westca.com | 网站大陆访问入口: 88tours.com

蒙特利尔游记攻略 打印

一位欧洲游客对我们说,来加拿大旅游三大景点不可错过,第一是落基山公园;第二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第三就是蒙特利尔市了。

如果以上言论只是民意,那么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来看,每年光顾蒙特利尔的游客有多少呢?近千万!是该市人口的三倍,居加拿大城市游之首。

为何蒙特利尔对旅游者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呢?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特定地域环境中法兰西文化影响下的浓厚历史氛围。蒙特利尔建城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是世界上除巴黎之外的最大的法语城市,号称“北美巴黎”。

但是,如果你对蒙特利尔人说起这个称号时,往往会令对方不以为然。因为,蒙特利尔人认为它们的城市文化远远超出了法国风格,早已扩展成了一种超越单一文化的高级多元化形式了。的确,现在的蒙特利尔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移民说着164种不同的语言,其中60%以上人可以熟练转换着两种以上的语言。走在蒙特利尔的大街上与巴黎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是什么?时间太短了,一句话说不清楚。但也因此说明了蒙特利尔文化氛围之广袤,之深厚。

蒙市旅游的重点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

一、城区(Downtown)。

包括所谓“商业区”和黄家山台地地区,这里可看到充满欧陆风情的各种建筑、艺术、名牌商店、豪华酒店、高档餐厅、独具特色的地下城、同性恋区以及色情场所等等。

二、老城区。

更趋法国风情的地方,圣保罗大街上的各种古董、艺术商店就像是一座座博物馆,去巴黎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加之是随团,时间只有三天,所以,印象不深,无法做比较。但是,漫步老城街头常常令我想起美国新奥尔良的“法国区”。只是面积稍微小些而已。

三、西山风景区。

北美第一圆顶大教堂;北美最大的公墓;蒙市最大最高的公园,俯瞰市区,欣赏红叶是最好的地方;还有身居此处的豪宅,据说好莱坞的明星们特喜欢在这里买房。

四、奥林匹克公园。

乘电梯到达蒙特利尔塔上可鸟瞰建筑在圣劳伦斯河畔的城市全景。喜欢生物和植物的人会更喜欢这里。

此次蒙特利尔之旅,掐头去尾呆了8天,天天都在疲于奔命之中,细想想有什么别处不可替代的内容?好像也不尽然。不外乎都是在其他地方可见内容的基础上渗透了些“蒙特利尔特色”。但是,如果时间允许,住上一个月仍会有令你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说多伦多正像联合国认定的那样“适合人类生存”的话,那蒙特利尔就更像是一座具有多门类学科的大博物馆,可观赏性远远高于多伦多。

蒙城8天,当时感受真的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后来众多城市景点的视觉涤荡,有些感受显然是淡漠了。但是,一种对传统人生理念有了些新想法的感受至今不时冲击着我的心灵。

这种感受首先来自我们的房东林先生。

与此人交往应该是在到达蒙特利尔的两、三个月前了。从网上发现了他的“家庭旅馆”。通过Mail交换信息中,每次都能及时收到他的回复,而且信中他老先生必附小诗一首,很具文学气息。一早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见面后发现此公原来是一位50出头、态度平和的先生。后来与其进一步的交谈中得知:他年轻时曾在天津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刘欢当年曾经是他的学生。其祖父生于广东,很小的时候就被糊里糊涂如猪猡般一条麻袋装到了加拿大,如今尸骨埋在了加拿大东部一个小城:温莎市。其父包括其母都是出生在加拿大的华人,50年代初被感召回国效力,结果,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让他们伤透了心。自己虽无能力返回加国,但是,三个儿子全部到了海外。林先生是老三,当年与两个哥哥都在美国的加州,后来他只身一人跑到了蒙特利尔。

原以为他来蒙市是可以继承爷爷的一些遗产,后来才知,根本没有。他92年来到蒙市,完全靠自己打工为生,不久后按揭在市中心购买了一栋Townhouse连体小楼,至今尚未还清银行贷款。他说并不是没有能力一次还清,只是不想还,反正没到期。如今,他本人住在小楼的二层,在一层开了一家小杂货铺,虽然小店位置偏僻了点儿,但偏僻的小街上只此一家,旁边就是魁北克大学的校舍,所以,生意还算可以。

按说,像他这种既经历了国内政治上的迫害又感受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竞争的人应该是个心狠手黑、利欲熏心的主儿吧。可恰恰相反,这位天津老乡为人正直、性情豪爽,几乎没有功利心,完全是个性情中人。“快乐地活好每一天”似乎是他的生活座右铭。我们住的这几天,常常见到小店四门紧闭,生意也不做,他老先生竟然陪朋友钓鱼去了,告曰:机会不等人。半夜里接到一个电话,就能开车去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是清华大学到安大略省某大学交换实习的学生)接来住下,第二天又一高兴,免费开车拉着我们和这俩小姑娘足足转了一整天。可当那俩小姑娘原定要离开的那天,他居然又不知道陪什么人玩去了,要不是俩小姑娘临时改变计划决定多住一天再走,他连房钱都没地儿收去了。何时见到他永远都是快快乐乐的,言谈话语中也几乎没有半点埋怨和颓废,虽不能说视金钱如粪土,起码也绝不做金钱的奴隶,完全是一个活在快乐中的人。

所以,在这里隆重推荐住他这里,绝对物有所值。虽然有时周边噪音大些,空气稍微差些(再差的空气也比北京强)。但是,其他条件十分优越,距离公交总站只须步行10分钟,那里有三趟地铁还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长途汽车;走路十几分钟就到唐人街;站在门前就可见到拥有西式大超市的大厦,走路只须5分钟;主要大街“卡特琳娜大街”和主要公交干线“Levesque大街”就隔着两条街,另一条著名大道“圣丹尼斯大街”就在住地的隔壁。在这样的位置上安营扎寨能让你多看很多内容。和这样的快乐之人多聊聊,自己也起码能多活几分钟。

也就是因为住在这里,才更多的看到了蒙市一些角落。也是我对传统人生理念有了些新想法的第二个原因。

第二天早上,我习惯性的到街上去晨练。经过一所大楼的偏门楼檐下时,一位刚“起床”的流浪汉正把他那硕大的睡袋塞入他那架不知从哪家超市检来的小推车里。看见我路过,居然很有礼貌的向我问早,而且眼神完全是一种平等的且近乎于绅士的表情。然后,把小推车推到一棵大树下,昂首挺胸、理直气壮的进入旁边大厦里 “方便”去了。他的那条大狼狗忠实的蹲在他那辆小推车旁。

后来我才看到,整个蒙特利尔市尤其是卡特琳娜大街和圣丹尼斯大街上云集了不少这样的人群。我们的天津老乡告诉我们:这些人几乎清一色的白人,所以,到月底就能领到政府的救济金。

我渐渐发现,这群人中大多数实际上是在某条大街上的某个位置上“定居”了。有些人白天收拾起行装不知去云游何方了,晚上就回到老地方来睡觉。有些人就恨不能24小时蜷缩在一个地方,好像这块街面就是他的家。

在 “ 家里”,主人们舒服的倚靠在百年建筑的墙面上,沐浴在阳光下,悠闲的看着书,玩儿着各类游戏,真是自得其乐。有些人的面前还有些地摊,上面有些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也可能是从别的城市贩过来的)。有些人弹着吉他,忘情的在唱着什么。说到这儿突然又让我想起了在美国大苏尔见到的一位流浪者,热情地给我展示他走遍美国的摄影作品,堆的满满的小推车中居然还有一小盆鲜花。西雅图主大街上一位曾经真心地邀请我喝咖啡的流浪者指着自己的大背囊说:“It’s my home”。

但是,不管是白天没影晚上回来的人还是安营扎寨的主儿,面前准放着张“告示”,上面写着:我需要啤酒、我需要香烟、我的狗饿了!….等等.告示旁边都放着一个刚从旁边快餐店里拿来的巨大饮料杯。时常会见到一些西方人往这些杯子里放俩小钱儿。

一个大降温的晚上,我路过一群卡特琳娜大街上安营扎寨的“家”时,发现,他们首先给自己的狗盖上了厚厚的保暖用具。不知为何,看着从那专用保暖狗具中伸出的小半截呼呼带喘、冒着热气的小鼻子时,我突然对这些人类产生了某种奇怪的感觉,原来他们也蛮有爱心的嘛,这怎么可能呢?每次路过他们的“家门口”,都真想和他们聊聊,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但是,一来语言不通,二来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我对他们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甚至连镜头都不敢直接对着他们,所以,回来才发现几乎没有几张记录。

我们的天津老乡特能理解这些人,用他的话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些没有任何疾病和残疾的正常人,很多人只是厌倦了商品社会中为了追名逐利而变得人与人之间无情争斗的现实环境,而自愿选择了这样一种与世无争的生存方式而已。他们觉得这样活着比那些每天为大房子、豪华车奔命的白领们轻松得多。这样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好像当年耶稣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当中的确不少是天生的懒汉,但也不乏一些艺术爱好者,只是尚未成名而已。而且,这些人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并无任何攻击性,对社会也没有危害。有些人竟然还成为了“夫妻”。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些人无疑是些所谓的“社会寄生虫”,对社会毫无价值。可自然界中寄生虫难道真的没有价值吗,寄生虫不也是自然界中生物链的一环嘛?如果没有寄生虫,那些靠寄生虫存活的生物如何生存呢?那些靠吃寄生虫生存的生物又如何生存呢?以此类推下去,好像寄生虫们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的啦!哈,突发奇想,有点儿异端邪说的味道了。

又突然想到了我们的“正统”教育,不免有些感慨。从小就接受“爱国家、爱人民,长大了一定要有所作为,起码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教诲。80后们就更惨了,不但“正统”教育在继续,还要加上一层竞争的意识。这样教育下的民众固然是有事业心,努力工作的一族,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什么是事业?什么叫做成功?按照“正统”教育的理念界定,又有几个人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呢?但是,为了“成功”,人与人之间内心里都成了“乌眼儿鸡”,看谁都都觉得在和自己叫劲儿,累不累呀。而且,往往实际已经相当成功的人们还在和那些更加成功的人们习惯的攀比,相比之下永远活在不满足之中,烦不烦啊。

可我们这样一个争强好胜的人群中怎么这么多年就与诺贝尔奖无缘呢?进入世界“重大发明开创项目”的人与其他民族相比又是寥寥无几呢?

谁又敢说,那些如今睡在繁华闹市大街上的“寄生虫”中说不准哪天就会冒出一个“凡高第二”呢?

哈,游记写成议论文了。而且,又如“瘦八戒”说的那样“长篇大论”了。所以,就此打住吧!

(转载:携程旅游网)

 


本文从互联网中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本站将立即予以纠正。

评论

仅注册会员可以发表评论.
请登录或者注册

Powered by AkoComment 2.0!

< 上一篇   下一篇 >


WESTCA Technology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美中文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Code powered by Mambo; Logo designed by Vivian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