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西网: westca.com | 网站大陆访问入口: 88tours.com

在温哥华唐人街过中国年(sky2779原创) 打印
  农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有人来敲我的房门,我蒙蒙陇陇地从床上爬起来,摸索着走到门前,把房门开了个缝, 向外瞅了瞅,发现站在门外的是住在我楼上老张,他兴奋地告诉我, 今天上午十点在温哥华的唐人街,将举行一年一度盛大的欢庆春节游行活动, 想约我同去观看。

  我来温哥华倒是见过几次其它形式的游行,对于当地华人春节游行仅仅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看见,早就想亲身感受一下,此次老张上门相约,正合我意,我们一拍即合,我告诉老张稍等片刻。

  为了增加年气,为了体现自己是中国人身份,借此向西人炫耀一下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特意穿上了一件大红色的中式棉袄,头戴一顶红色棒球帽,足蹬红色休闲鞋,红红火火地和老张走出门。

  每年,最早提醒加拿大人春节即将来临的,不是唐人街年关新挂的红灯笼,而是加邮政总局发行的、具有浓厚中国味的生肖邮票。今年鼠年邮票早早于1月初面 世,限量发行的海报当月底就已脱销。春节的文化和春节的喜庆也随着数以百万计的生肖邮票传到了加拿大的千家万户。唐人街大游行更是每年春节温哥华的传统活 动项目。

  从介绍书上得知,今天游行路线,是从位于片打西街与泰莱街(千禧门)起步,经片打东街,越过缅街,东行至歌雅街,右转,再沿奇化街, 西行,最后越过哥伦比亚街,路经位于中山公园后草坪之检阅台结束,路线全长1.2公里.

  当我们来到唐人街时,街道上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站立在街道两旁等候着,黑头发的华人占据了大多数,其中还搀杂着,来看热闹的其它族裔的人士,如今,庆祝春节的已不仅仅是华人。在加拿大,尽管春节还不是正式的国家节日,但已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

  华人新老移民家庭,有的是老少三代,相伴而来,他们扶老携幼,好多年幼孩童手拿"风车"跨在爸爸的肩头上.长者,能走动的,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身体 不便,不能行走的,则坐在轮椅上由他们的儿女推着,缓缓而行,他们在古昔之年,腿脚不灵巧,还能坚持来此,就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再饱一下自己的眼福,在 海外多感受几次自己的传统节庆。

  在人群中我发现几对新婚燕儿,他们身穿婚纱、礼服、新娘手捧鲜花,在他们的脸上,洋溢者甜蜜的喜悦。尤其他们当中的中国女婿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身穿中国传统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笑容可掬,形态甚是可爱。

  有一中国新娘和她的西人夫婿,竟然在各自的左右脸颊上,分别请人用朱砂色描上了“恭喜”“发财”的对子,虽说看起来憨气十足,但视觉上却充满了喜庆,非常的"CHINA" .

  他们大多是为了使自己的婚礼,能借民族传统的节庆,为自己日后美好生活"锦上添花" 而选择今天这良辰吉日作为婚礼.

  在这节庆的日子里,走在大街小巷里的新老移民,脸上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时至今日,加拿大的华人枝繁叶茂,已成为加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华语也成为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社会地位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温哥华华人移民史,已有150年,他们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进入加拿大的。美国加州的淘金热,从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劳工。但不 久,开发走上下坡路,这是恰好在加拿大BC的 弗雷泽河谷发现了金矿。美国矿工闻风而来,越过素不设防的美加边境,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华工。

  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稍晚些,到八十年代建筑铁路成为开发西部的中心环节。为此目的,加拿大翁达唐克建筑公司从广东雇用了1.7万名劳工。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工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用汗水和生命打通了落基山脉的崇山峻岭,为太平洋铁路的建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洒下了辛苦地汗水,甚至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随着铁路建成,华工的厄运接踵而至。加拿大出台了《人头税法》,要求向赴加华工每人征收"人头税"数目从50加元一直涨到500加元,这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许多人不得不以借债来筹集资金。此项赋税阻止在加拿大华工和亲属的团聚,从而造成许多家庭的悲剧.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大华人社团开始为“人头税”的平反而奔走呼号,呼吁加政府承认错误,承认华人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为表示支持,一位名叫皮埃尔 ·伯顿的作家在去世前特地把这“最后一颗道钉”捐赠给了华人社区。 直到去年哈铂总理在议会举行“人头税”平反仪式上,正式就歧视华人的“人头税”政策,向全加华人作出正式道歉,并公布平反方案。

  随着一阵阵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醒狮腾跃、祥龙飞舞、人浪欢呼、南腔北调的“恭喜发财”声此起彼伏。

  欢庆2008新年大游行开始了,一列列社团方队走了过来,每一表演方队的形式都各具特色,走在各团队最前面的是手举标牌的代表,他们依次是加拿大中华会馆,温哥华华埠商会、中侨互助会、洪门机构等。

  当年,老一代华侨漂洋过海到温哥华谋生,同时也把他们的家乡风俗习惯带到了加拿大,至今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的宗亲体系。您如果去唐人街,可以看到建筑上 标有“某某”宗亲会堂,并且有各自的祠堂,供奉着自己的祖先。他们不同的风俗习惯,也通过各自表演方队的服饰、道具,表现出来。

  “财神爷”身着大红袍,头戴金盔,手举护身旗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团队当中有传统的狮子耍绣球,耍绣球的小伙子,身穿黄色民族服装,随着锣鼓队的鼓点 抖动着手里的绣球,随着舞动,两对狮子腾空、翻腾着,走在队伍当中的锣鼓师们,起劲的敲打着各自手中的锣鼓,主鼓的是一位年迈地长者,随着他那充满皱褶地 双手强劲擂动 ,鼓点发出的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

  接下来的是由大妈大婶们组成的花鼓队,她们身着桃红绸缎民族服装,腰间系着花鼓,随着队伍的行进,她们有节奏扭动着腰肢,手臂左右有节奏的敲打着,系在腰间的花鼓,在她们的脸色洋溢着新春的喜乐之情。

  其后跑过来的是,身着中国红服装、头包红绸缎头巾,由十几个西人大汉组成的耍龙灯队伍,看,随着领头人每一次挥动举着的龙灯,在表演队伍中的每一位, 步调一致地舞动自己手中的杆子,在他们头顶上那条硕大的金龙,闪着金光游动旋转着。观看的人群也随着他们的舞动欢呼、尖叫着,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经过他们 的表演显得有模有样。

  在今天的游行队伍中,最为抢眼的是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首次亮相,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拍摄对象。 各方队中,其它的民间传统表演形式还有,跑旱船、大头娃娃、武术表演,民族舞蹈、戏曲人物等表演形式,场景热闹、扣人心弦、激动人心、令人目不暇接。

  在无数个表演方队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由华裔老兵组成的表演方队,他们身着当年的军服,胸佩勋章,昂头挺胸,步伐矫健,气势昂扬,他们是二战的华裔老战士,曾经为加拿大征战沙场,今天健在的已均是古稀之年。

  紧随其后的是华裔童子军及少年军团队,加拿大是个非军事大国,平时你在马路上很少能看到军人的影子,只有在节庆游行队伍中,才可以看到少量的军人的组团。

  我喜欢收臧军品,碰到疑难问题去咨询西人,得到得答复总是让我失望,看来,他们对自己国家军队服饰了解的太少了。

  为了充分体现多民族元素,今天游行队伍里还邀请到了,印第安原住民表演团队、印度小区表演队、苏格兰表演团队、巴西小区表演队、韩国花鼓表演队、日本锣鼓表演队等,他们载歌载舞,仿佛是在欢庆自己的节日一样。

  温哥华皇家骑警也参加了队伍游行,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经常在24 hous、 metr等报纸上见过的人物,特别是刚刚上任不久的温哥华华裔警察局长朱小荪,比较引人注目,他们在行进中向观看的人群,发放糖果、小糕点等,其中还有能体现他们执法力度的木尺。

  听说 BC 省长金宝儿,加拿大省督波因特,温哥华市长苏立文,中国住温哥华领事馆领事杨强等都参加了游行。

  随着最后表演方队打出的横幅“明年再见”,持续了了近两个小时的中国春节大游行结束了。我和老张又来到了位于中山公园里,这里有为春节娱乐活动而搭建 的大舞台,台上中外演奏家正在演奏民间传统乐曲“喜洋洋”。他们使用乐器也是中西结合,既有传统的琵琶、二胡、扬琴,也参杂了西方的吉他,电子琴等。我和 老张挤进人群,钻过人縫好不容易找了个座坐下来,欣赏了一段传统的国粹艺术京剧,随着演员的演唱,迎来台下观众的一阵阵喝彩声。在坐的西方观众听得也是有 滋有味。

  当我和老张坐上天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望着窗外远处的风景在想,春节之所以可以超越唐人街,成文温哥华的一个节庆日 ,有两个形成因素。其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的春节,注重亲情友情的巩固和联络,崇尚包容,强调和睦,与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精神不相 悖。其二,中国的飞速发展与旅加华人力量的壮大,增强了传统民族文化的辐射力。

来源:北美中文网 http://blog.westca.com/blog_sky2779/p/123484.html
作者:sky2779 / 北美中文博客

北美旅游网,北美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严禁转载!一旦发现,违者必究!

评论

仅注册会员可以发表评论.
请登录或者注册

Powered by AkoComment 2.0!

< 上一篇   下一篇 >


WESTCA Technology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美中文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Code powered by Mambo; Logo designed by Vivian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