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rrow 旅行游记 arrow 其它国家 Other Countries arrow 欧洲飘游记(三)(windtalker原创)   加西网: westca.com | 网站大陆访问入口: 88tours.com
旅行游记最新文章
旅行游记热门文章

欧洲飘游记(三)(windtalker原创) 打印
巴黎

告别比利时,我们风尘仆仆,际会素昧平生的巴黎。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我们亲身体验了世界上最快的运营火车之一TGV(时速达300公里):宽敞、舒适、平稳,噪声也很小。列车员热情友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为客人服务,给我们的行程平添了一份愉快;车上并有咖啡与零食免费供应,让你愈发觉得旅程的短暂。

TGV风驰电掣,巴黎在悄悄向我们靠近。。。

终于,火车抵达北站(Gare Nord),巴黎就在眼前了。巴黎的火车站总是与地铁(Metro)相通,所以,从TGV下来,我们没费周折,就到了地铁入口。有人过来搭讪,用心昭然若揭,我们几经周旋,将乐于助人的“雷锋”甩掉,在售票处用生硬的语气挤出一个刚刚学来的法语单词“garney”,买了十张连票,寻寻觅觅来到站台。由于地处火车站,北站地铁人如潮涌,汇集了各色人等,我们夹杂在人群中踉踉跄跄上了车。车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辗转腾挪之后,才站直身体。车厢内没有空调,时值盛夏,我挥汗如雨。咫尺之间,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也交织着不同的目光:或友好,或理解,或敌意。这里,是大都市巴黎的缩影。

巴黎地铁密如蛛网,四通八达,你可以凭借它很容易地到达市区内任何一个你想要去的地方。经过两次换乘,我们来到住宿的宾馆。这个号称三星级的宾馆,却让我见识了迄今我所遇到的最小的电梯。电梯面积不足半平米(约0.6*0.8), 放入行李后,我们俩就只能相片似的贴在一起了。巴黎寸土寸金,由此可见一斑。

房间内稍作停留,便徒步直奔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早就听说凯旋门气势不凡,亲眼目睹,果然不同凡响。其卓尔不群的硕壮身躯,凛然而立,让人震撼。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胜利依古罗马凯旋门的式样而建,上有许多关于战争场景的浮雕,包括著名的“马赛曲”。周围有十二条大街,呈放射状展开,香榭丽舍也在其中。当华灯初上,涌动的车流环绕,凯旋门熠熠生辉,与大街一起,恰如星光四射。据说每逢拿破仑的忌日,从香榭大街看过去,太阳会从凯旋门正中坠下。我们不禁在叹服于拿破仑气魄的同时感慨命运的捉弄:任凭你不可一世,翻云覆雨,也难逃那只冥冥之中生杀予夺的手。

乘着习习的风,面对香榭丽舍,静静地坐到夕阳西下,巴黎,已印到心里。 天边最后一抹红云即将散尽的时候,被妻偶然瞥见。好美! 这红色挂在远远的天边,有风浪过后的安详,是阅尽繁华后的淡然。手忙脚乱支好脚架,架起相机,红色已渐渐隐去。看妻的脸上带着失望,心下戚戚。有警察过来,告知不许用脚架拍摄,问为何,答曰:“规定!”。

像是不愿停下一天的忙碌,巴黎的天黑得很晚,当埃斐尔铁塔有灯火闪烁,已经10:40了。本打算一睹铁塔风采,但盘算着12点停运的地铁,只好作罢。

次日清晨,天空蔚蓝,懒洋洋的我们走出旅馆,深呼一口气,神清气爽。从地铁出来,远远看见埃斐尔铁塔耸立在云端。快步走过去,塔变得越发高大,及至近前,非仰视不能见顶。之前见过拉斯维加斯巴黎酒店门前的复制品,豪华漂亮。于态势上,却大大不及,而其中的沧桑之气,是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

跨过一条马路,就是塞纳河。塞纳河是巴黎风光的精华,也是我情有独钟的地方,沿河岸两侧及河中的小岛上,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古迹与景点。乘BoatBus游览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买一两天的通票,不受限制地在任何停靠点上下。我们从埃斐尔铁塔处登船,由西向东,一路前行。正午的阳光咄咄逼人,照在脸上,有一种被灼伤的痛楚;两侧漂亮的建筑,也在阳光的曝晒下,失去了应有的韵味。我们先后在几处上岸,漫无目的随意浏览。所到之处,建筑雄伟,灰色的大石透着厚重与古朴。巴黎不同于先前的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街道宽敞,华盖般的梧桐并排而立,后面是高高的、很大气的楼房,楼房的格调统一,似刀切一般排列整齐。汽车和行人在这些楼房中穿梭,显得异常渺小。

七月十四日是法国国庆,事先并不知晓,直到在凯旋门不期而遇飞行表演。先是喷气式飞机在空中拖出象征法国国旗的三色彩带,然后数架飞机轮番快速掠过头顶,马达声震耳欲聋,再有装甲车隆隆驶出,炫耀军威。此时的法国人表现出的爱国热情,让凯旋门周围的街道水泄不通。我们艰难地绕过人群,来到协和广场。这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树立着那座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生于埃及的古碑,黄澄澄的如一把巨大的宝剑,揭示着路易十六的命运。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沼泽到大革命时期的断头台再到今天的旅游胜地,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协和广场沐浴了多少血雨腥风,见证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

在烈日下行走,酷热难当。我这只平日里很少喝水的“骆驼”,却需要频频补充水分,让妻奚落不已。步行十五分钟,经Revoli大街来到卢浮宫的后面。穿过瘦高的门洞,豁然开朗,已然是卢浮宫了。单由外观看,卢浮宫并不巍峨,但占地面积巨大。建筑群围成“U”字形,富丽堂皇。“U”字的中间是一个玻璃金字塔,成为这群建筑的另类。这实际是卢浮宫的新的入口处,由贝聿铭设计,于1989年开放,同时也是地下中央大厅的采光屋顶。800年前的卢浮宫原本是 腓力·奥古斯提国王的一个小城堡,经几世的扩建和修缮,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到卢浮宫的朝拜者每天都络绎不绝,我们也与各国的 “使者”一起缓缓走入金字塔。终于到了馆内,去售票处买票,被告知:国庆免票!看看,快乐不总是金钱换来的,世界上就有免费的午餐。参观卢浮宫有两个目的,附庸风雅总是免不了的,耳濡目染,接受顶级艺术的熏陶,也算不虚此行。卢浮宫是真正的艺术宝库,集世界各地区艺术极品之大成,可谓遍地珠玑。妻的赞美近乎朴素:“他们家怎么那么多好东西?!” 欣羡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由黎塞留馆进入,然后是莎丽馆和德农馆,先后瞻仰了法国雕塑、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艺术及欧洲绘画。多少年来,《米罗的维纳斯》已如背诵般地扎根在脑海里,幻化为至美的象征,但这么近距离地与真品面对,我仍然被洗劫一空。维纳斯的雕像高高站在一个穹门下面,从走廊尽头看过去,如立在半空中,通过窗户进来的柔柔的日光和着淡淡的灯色,从侧面照在她身上,产生一种温润的质感,那种美混合了青春的气息与成熟的韵味。她的表情恬淡而安然,身体微微扭转,肌肤似有弹性的起伏让你感到她灵魂的存在。我以前所未有的专注看着她,刹那间,变得一无所有,因为她的美,那无处不在的美,把一切都冲淡了。
卢浮宫里收藏了大批14世纪至19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这些藏品包括各种风格和流派,画幅大小不一,大至数米,小到几十公分。其中以宗教和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笔触细腻,严谨而工整是这些绘画的特色。

为了保护达芬奇的旷世之作,卢浮宫把《蒙娜丽莎》放入玻璃框中以策万全,颇有金屋藏娇的意味。层层叠叠的游客隔着玻璃向这位少妇传达着敬意,而蒙娜丽莎也抖落多年独守空闺的寂寞,向人们投以意味深长的微笑。眉宇间,依然是那份矜持与神秘。我在她面前仅停留片刻,即匆匆离去,因为我不敢正视她的目光,那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卢浮宫就象时间隧道,把这里的每一个参观者带回到过去,带回那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看着断臂的维纳斯、玻璃后面的蒙娜丽莎、无头的萨莫特利斯、迷一样的金字塔……你不知道这些永垂不朽的经典经过怎样的洗礼。站在博物馆里,卢浮宫仿佛一部法国荣辱兴衰史。历经数百年,它背后史诗般绵延浩大的工程,斗转星移带来的世事变迁,艺术瑰宝的漂泊、掳掠与劫后余生,一幕一幕呈现在你的眼前。

从卢浮宫出来,意犹未尽。看天色尚早,遂坐上L’open Tour游览车。它有四条观光路线,在地图上以黄、绿、橙、蓝来区分,覆盖巴黎市区的主要景点。象BoatBus的游船一样,这种游览车也可在各景点随意上下。车是双层无顶的大客,带上耳机,可以听录音解说。我们选定绿线车,在上层坐下,视野变得开阔。游览车缓缓开出,我调整姿势,让疲惫的双腿得以放松。车体很高,我甚至可以伸手抚摸阔大的树叶。街道随着车子的行进,一条一条地被抛到身后,眼前的景物不断变换,无穷无尽。我眯起双眼,如骑在马背上,有一种放纵的快感。车子在市区画出一个封闭的曲线,又回到了我们上车的协和广场。两个街区之外,是酷似希腊巴殿农神殿的玛德莲教堂(Madeleine),顶天立地的大石柱在黄昏将至时反射出橙色的光辉,格外醒目。我们挂着相机信步游走,围绕这个庞然大物行注目礼,看着这橙色逐渐地消失在教堂的顶端。

巴黎的美食是我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走进一家餐厅,它的饭菜就不会令你失望,(当然,价格除外。)我们来到歌剧院(Opera)附近的小饭馆,分别要了法式烤羊排和串烧大虾。一阵饕餮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去,那诱人的香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由于雨果的引见,巴黎圣母院成了不可不去的地方。翌日,当我们心怀向往踏向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一阵激越的钟声破空而来,苍劲雄浑。于我,这钟声的吸引力甚于教堂本身,它绵绵不绝,宛如世间绝响,穿过时空的阻隔,从远久传来,令人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静。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Ile de la cite),从1163年奠基到完工,建造了近两百年,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和精美的艺术装饰,开法国哥特式建筑之先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典范。教堂的三个尖顶拱门,两个方形钟楼(高69米),和位于拱门上方的一个硕大的玫瑰窗,构成了教堂的正面部分。在玫瑰窗的前方,雕有怀抱耶稣的圣母玛利亚,亚当夏娃分居左右。教堂的中央有一个高90米的尖塔,是19世纪重新修缮时所建。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重要事件,诸如拿破仑加冕、戴高乐的葬礼等。循着钟楼内环梯拾级而上,楼梯变得越来越窄,接近顶端时,仅能容一人通过。钻出侧面的小门,就来到了连接两座钟楼的围廊上,围廊旁边雕有怪兽,作张牙舞爪之势。站在这里举目远眺,塞纳河风光尽收眼底。不知从什么时候,阳光已不那么强烈,空气中裹着薄薄的雾霭。迷濛之中,巴黎又多了一番古意。我们按照工作人员指示的方向继续向上,来到了藏钟的顶楼。这里很幽暗,借助小窗户透过的微弱光线,隐约可见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钟,静静地悬于众人面前。霎时间,我的耳旁似乎又响起了那振聋发聩的钟声,而伽西莫多随着大钟悠来荡去的身影也依稀就在眼前……

奥赛宫远不如卢浮宫博大与豪华,但它专注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的收藏颇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的观者。我们到的时候,离闭馆仅有两个小时,于是直奔印象派绘画陈列室。看到那琳琅满目的 收藏,我从未感到象此时离大师们这么近。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没有上帝,没有女神和天使,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人们,美丽的乡村农舍;没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只有缤纷愉悦的色彩,或沉静,或悠远,或热情似火。莫奈、高更、雷诺阿,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这里因具体而栩栩如生。妻最欣赏的画家是凡高,这个常人眼中的疯子把他的一生都给了绘画。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涌动的生命力和澎湃的激情。“他是为画而生的”,妻说。

奥赛宫外永远都有一群街头艺术家在大师的羽硐鲁沙ぁ4铀侵屑浯┕笞咴诨壤铩F骋谎郏迳系陌屠栉宀淑头住N蚁不端堑幕纾遣皇粲诮称囊蛔澹怯刑旄常胁呕且蚕笮》芬谎凳鬯堑男难U馐且帐跫业奈弈危彩且帐醯奈弈巍?

巴黎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乾坤朗朗的大晴天转眼间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继而一道闪电划过,天边响起滚滚雷声,暴雨倾盆而至。白天的赤日炎炎一扫而空,反而有些凉意了。正好是吃晚饭的时候,也为了躲雨,我们冲进了一家餐厅。侍者很绅士地聊着天,对我们的到来视若无睹。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在法国人的傲慢与偏见中终于看到了我们的食物。走出餐厅,雨已经停了,斜斜的夕阳于暗色的云缝里钻出,有说不出的妩媚。信步走到桥头,看优美的楼台在落日余晖中变幻出不同的颜色,看细碎的波光在河水中如音符般轻快地跳跃,看来往的船只消失在视线尽头,塞纳河如诗般的迷人……

我不是一个贪睡的人,但在欧洲,太阳总是比我醒得早。当我一脸憧憬来到香榭大街时,已日出三竿了。香榭丽舍是个好听的名字,可多少有些令我失望,目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那昔日的典雅已没了踪影。我想它不该这么繁忙的,这么纷纷扰扰的,这么充满贪欲的……不过至少,我还在靠近协和广场的一端,找到了一片宁静,在那排高高的梧桐下。

象迷宫一样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的西郊,从郊区地铁(RER)出来右拐,只一个街区,就能看到位于一条宽阔大街尽头的这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了。凡尔赛宫以其奢华而著称,其中的镜厅和占地百万平米的皇家园林更是极尽铺张之能事, 也是我们参观的重点。我们从北翼进入,通过一系列镀金装饰的房间及国王卧室来到镜厅。这个75米长的大厅内有无数的水晶大吊灯和镀金的烛台,天花板上引人入胜的绘画讲述着路易时代的胜利故事,17面巨大的镜子和17个窗子相对,把蓝天白云和御花园的美景引入室内,真是绝妙!更不要说这些镜子在当时属稀世珍宝。据说凡尔赛宫能容纳两万人,华冠锦戴,衣袖飘飘,决不输于“粉黛三千”的气势。

站在镜厅后院的平台上,皇家园林就呈现在你面前了。园林漂亮、气派而又精致,不知耗去了多少人的智慧与劳作。从平台的左边一眼望去,园林绵延无尽,由近处的花园开始,到远处山坡上婀娜的橡树与天际相接,满眼的花红柳绿,郁郁葱葱,游人的马车穿梭其中,又象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平台正面的近前是一个大喷水池,众多的铜塑立于其间。一条笔直的人工河沿中轴方向向外延伸,与另一条河十字相交,蔚为壮观。交叉点则是一个人工湖,春光明媚之时,和煦的风弄皱春水,这些帝胄之贵湖畔荡舟,高谈阔论也说人间风月,荣华享尽,却又不乏浪漫,令今日“小资”们也望其项背。我们流连在这座“庄园”里,和那些闲庭信步的马儿、躲在树荫下的羊一样,享受着无所顾忌的逍遥。直到骤来的风雨令我那把孱弱的旧伞形销骨立,我们才选择了离去。

在巴黎的最后半天是在蓬皮杜中心度过的。这个以象征着工业时代的管道和机械为外观特征的建筑体象个怪物一样盘踞在巴黎的中心地带。几个小时的时间不足以让我细细地琢磨每一件作品,但那眼花缭乱的作品蕴涵的奇妙的创意却足以让我眼界大开:艺术原来可以以这种形式表达和诠释!

告别巴黎,告别孕育着文明与艺术的塞纳河,没有离开故乡的惆怅,也没有再别康桥的潇洒。于这个城市,我是匆匆过客,我带走的是收获的印象;我留下的,是心灵的触摸。

评论

仅注册会员可以发表评论.
请登录或者注册

Powered by AkoComment 2.0!

< 上一篇   下一篇 >


WESTCA Technology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美中文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Code powered by Mambo; Logo designed by Vivian Sun